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98.64分!
這是諸城市在不久前公布的2017年山東省學生家長滿意度測評中取得的成績。這個成績比上一年全省第1名提高了1.02分,刷新了“教育滿意度”紀錄。
諸城教育用了什么“絕招”贏得群眾滿意?
“我們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瞄準群眾需求,不斷改善教育生態。”談到教育滿意度,諸城分管教育的副市長單東升頗有感觸,他介紹,諸城聚焦學生、家長、教師三個維度,在群眾迫切關心的“急事”“煩事”“難事”等“關鍵小事”上,精準發力,贏得了人民群眾點贊。
破解“急事”——
轉變教育供給,讓學生滿意
早晨上學時間到了,在諸城最偏遠的鄉鎮——石橋子鎮大近戈莊村學生接送點站牌前,四年級學生陳夢迪和宋汶博高興地走上了剛剛停下的校車。
隨車照管人員王彩金在點名冊上登記好學生姓名,提醒學生系好安全帶,然后跟記者聊了起來:“我們這趟車,主要跑諸城的幾個‘神經末梢’:大近戈莊、王家西院、中西院幾個村莊,固定接送40個孩子,每天就跑早晚兩趟。”
在諸城,校車運行路線已覆蓋971個村莊、1.8萬名乘車學生,實現了校車全覆蓋。
而在2015年以前,諸城校車運行情況還是另一番景象:校車都是個體運營,多拉快跑、超員超載、往返多次、沒有隨車人員等現象比比皆是,安全隱患大,學生、家長都有怨言。
“為了解決這個急事,2015年,諸城市依托長運公司成立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育才校車有限公司,牽頭對個體校車進行了全款回購,所有校車統一由育才校車公司運營管理,每輛校車補貼購車費用的30%,共補助1030萬元。”諸城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李熙良說。
校車公司統一運營后,重新規劃運行路線500多條,科學設置接送站點1300多個,根據需要新購置“大鼻子”校車39輛,并給每輛校車安裝了定位系統和4個視頻監控攝像頭,統一接入校車公司、教育局、公安局安全監管平臺。此外,政府對乘車學生每人每天補助5元,至今已發放補助2143萬元。通過監控平臺,可以看到每一輛校車的運行情況和車內學生的一舉一動,實現了時時可看、處處可看。
時時可看的還有食堂。諸城全市47所中小學71家食堂全部完成了“亮廚工程”,家長、學生隨時可以看到食品加工的全部流程,所有食堂全部配備了快檢室。40多所學校食堂配備了專業營養師,為學生進行營養配餐,保證學生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除了安全,更大的變化出現在課堂。
為切實轉變“分數論英雄”的傳統評價方式,諸城與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聯合成立全國首家縣級中小學生學業質量監測評價中心,建立了學生綠色監測評價體系,設立了學科質量、實踐與創新、藝體素養等6項指標,考試成績不再是評價學校及學生的唯一標準。
同時,諸城引進網上閱卷系統和“必由學”增值評價系統,利用具體的增值狀況來分析學校、教師和學生,不再簡單地看分數和升學率。
分解“煩事”——
瞄準痛點出手,讓家長滿意
“學校下午放學早,家長沒時間接。”這樣的問題,如今在諸城已經銷聲匿跡。
“以前,學校下午放學,多數家長還沒下班,家長只好花錢讓學生在校外托管機構托管,家長頗有怨言。”諸城實驗小學校長謝建偉說,“2015年,諸城在義務教育學校推出免費‘延時服務’,與‘四點半學校’、走班課程、社團活動相結合,列出十幾種學生喜歡的項目供學生自主選擇,解決了家長的煩心事。”
“‘延時服務’讓學生在感興趣的領域得到了特長發展,產生了一批佼佼者,現在很多比賽,我們都不用刻意組織訓練,各個‘興趣組’就能承擔起任務。”實驗小學副校長李子才告訴記者,“學校的合唱團榮膺山東省第1名,門球隊榮獲全國少年門球比賽第五名,乒乓球隊連續多年獲濰坊市男女團體冠軍……”
“現在我不用天天請假來接孩子了,孩子放學后在學校里學薩克斯,既安全還省錢,這樣的‘延時服務’太有價值了!”實驗小學四年級12班學生家長司朝霞說。
不僅僅是課后,為了讓家長滿意,諸城交出了一份份更加精彩的答卷。
把“學校建設”“教師引進”作為提升辦學條件之“兩翼”,統籌規劃、持續改善,目前已完成新建、改擴建學校48處,投資20多億元,新增學位5.3萬個。2017年秋季,在濰坊市率先解決了“大班額”問題。
始終把質量作為教育發展的生命線,聚焦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總結梳理了影響教育質量的“十個環節”,明確了提高質量的“二十條路徑”,建立起一套科學有效的質量提升體系。5年來,諸城高考成績連年位居濰坊市前列。
諸城組建了17個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搭建新媒體服務平臺,開展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各學校設立“家長開放日”,定期開放校園,邀請家長走進教室、走進食堂、走到學生身邊。定期開展“萬名教師訪萬家”活動、“父母大講堂”教育惠民工程。
化解“難事”——
創新管理體制,讓教師滿意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關鍵在教師。
為了化解師資難事,2015年諸城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決定,自2015年至2020年,每年補充新教師500人左右,優先按當年教師“退補相當”原則補充編制內教師,其余缺額部分招聘聘用制教師。4年來,諸城共招聘新教師2332人,超過了全市教師總數的20%。其中超過70%新聘教師安排到農村學校任教,有效破解了農村教師年齡老化、結構性缺編、師資力量不均衡等問題。
化解了教師缺口的難事,問題又來了:新進教師多了,如何讓新教師快速成長?
“新上崗的教師,必須經過崗前培訓合格后才能上崗。”2015年上崗的林家村小學教師黃文珂告訴記者,“上崗前,我們在教師培訓基地封閉培訓了半個月,培訓內容包括崗前政治集訓、專業素養集訓、現場觀摩教學等。上崗后,又利用周六和月教研活動時間參加分學段分學科新教師初崗集訓,以及后續的實踐研訓、延伸培訓等。”
文珂的成長不是偶然,而是得益于諸城精心構建的新進教師“343培養機制”,即每年撥付100萬元新教師專項培訓經費,制定三年培養計劃,構建域外、市級、學校、教研組四級培訓聯動網絡,實施集中培訓、分散研修和網絡研修三種基本模式,促進新進教師一年合格、兩年骨干、三年優秀。
“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村新教師的業務素質,我們統一將農村新上崗教師安排在城區學校跟崗鍛煉1至2年,一對一安排骨干教師擔任‘成長導師’,帶領他們盡快成長為骨干。”諸城市教育局黨委委員劉煥仁說,能夠拿出1至2年的時間,讓農村新上崗教師進城學習,這是需要頂住很多壓力的,“但為了讓教師滿意,我們必須這么做”。
除了新教師的“崗前培訓工程”,面向各個群體教師推出的滿意之舉還有:
諸城在濰坊市率先設立政府教學成果獎,每年發放獎金200萬元。設立1000萬元的美晨龍城園丁獎,專門獎勵優秀教師。優秀的教師收獲了滿意。
高標準建設單身教師宿舍,全市投資3000多萬元,建成居家式周轉房300戶、周轉宿舍355間,并建設了教師文體活動中心。年輕的教師收獲了滿意。
設立大病探望制、幫扶制,對有困難的教職工和家庭發放救助資金200多萬元。每年免費為教師組織一次健康體檢。2016年,爭取捐贈625萬元,為全市5200多名離退休老教師提供免費體檢。弱勢的教師收獲了滿意。
成人高考院校專業指導專屬提升方案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載自 其它本文關鍵詞:
山東成考網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況的調整與變化本網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以教育考試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注明信息來源為其他媒體的稿件均為轉載體,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內容與版權問題等請與本站聯系。聯系方式:郵件429504262@qq.com
上一篇:昌樂離退休教職工有了“關愛之家”
下一篇:奎文區全力打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
關注公眾號
服務時間08:00-24:00免費課程/題庫
微信掃一掃